最新目录

金融一词在中国近代的起源演变及当代启示(9)

来源:新金融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国民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的管理范围在各个时期略有不同,大致符合1928年5月规定的财政部钱币司的职责范围,可以将其概括为:货币制度与币值稳定;银行

国民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的管理范围在各个时期略有不同,大致符合1928年5月规定的财政部钱币司的职责范围,可以将其概括为:货币制度与币值稳定;银行以及信托、储蓄、保险等金融机构;票据市场与证券市场;国际汇兑等国际金融事务。我们今天日常使用的“金融”一词所涵盖的范围大致是: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流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资本市场、保险系统,以及国际金融等领域。[注]黄达、张杰:《金融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99页。由此可见,国民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的管理范围大致与今天日常使用的“金融”所涉及的范围相当。也就是说,今天日常使用的较宽口径的“金融”可能形成于近代国民政府的金融管理和颁布的金融法规之中。将保险纳入金融范围,在近代金融论著中十分罕见,而国民政府1927年就将保险公司纳入金融管理的范围。这说明了政府金融管理对日常“金融”一词的重大影响。

以上所论仅仅是“金融”的代表性用法。关于“金融”的其他用法难以一一列举。比如,1937年,马寅初《中国之新金融政策》一书所指“新金融政策”,就是专指1935年11月的“法币改革”,金融一词就是专指币制。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朱理治发表《边区新的金融政策之意义与目的》,[注]朱理治:《边区新的金融政策之意义与目的》,《解放日报》1942年2月27日。文中“新的金融政策”就是指1941年1月边区政府停止使用法币、推行边币的政策,金融一词也是专指币制。

综上所述,金融最早因对日语“金融”(Money Market)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了分歧,其含义主要指“货币市场”的资金融通。其后,随着金融对译为Finance,金融的含义由资金融通,加上了资本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法币改革后,金融就将货币与信用等范畴结合起来,形成了较宽口径的“金融”。最后,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形成了包含财政的最宽口径的“金融”。在报刊登载的“金融行情”里,早期不包括外汇和证券行情,大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形成了与今天“金融行情”比较一致的使用习惯。总之,“金融”的含义随着所对译的外来词和社会经济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其内涵与外延均有扩大的趋势。同时,“金融”新的含义并不是立即取代旧的含义,而是各用各的,造成金融含义的分歧与多元并存。

五、 结论与启示

中国很早就产生了货币、借贷、钱庄、银号等金融现象,但没有自发产生“金融”这一名词。1893年9月,中国出现了“金融”一词,其后10年,中国又不断出现“金融”,这些词语的共性即均来自日语,因此,中文“金融”是借自日语“金融”的外来词。从1893年在中国出现“金融”,到1915年被《辞源》收录,这期间,“金融”一方面得到了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也遇到了“银根”等本土词的竞争,“金融”一词的本土化经历了23年时间。在20世纪初,受日语“金融”对译西文词Money Market的影响,“金融”最初对译的西文词也是Money Market。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华西人和中国知识分子又将金融对译为Finance。金融除这两个译名外,还有Money、Currency等等。由于金融译名的变化多端,加上近代经济、金融形势的多次巨变,金融含义就由最初的“货币市场”的资金融通,加上了资本市场,又扩展为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在通货膨胀剧烈的时期,甚至出现了包括财政的“超大金融”。1937年周宪文主编的《经济学辞典》,从货币与信用的关系角度去定义金融,它标志着中国近代“金融范畴”的形成。国民政府金融管理的范围包括币制、币值、银行、保险、国际金融等,它是形成今天“金融”日常使用范围的重要因素。

厘清“金融”的来龙去脉,可以加深对“金融”的理解,也可以为金融学的学科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首先,金融与Finance不可能一一对应,“大金融”学科建设思想有其历史依据。“金融”本为借自日语的外来词,其最初对译的英文并不是Finance,而是Money Market。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金融才开始对译Finance,再到1941年后才逐渐统一对译为Finance。中文“金融”的这一复杂经历,使它的前50年和西文Finance在中国都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此,从近代金融演变而来的当代金融,它的含义就难以与同样在演变的Finance一一对应。如果强行将中文“金融”与Finance一一对应,就难免削足适履。中国的金融学科建设应从中国长期形成的金融概念出发,而不是一概照搬西方的Finance。另一方面,“金融”一词的含义在近代经历了从窄到宽的演变,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形成了包括货币流通、银行、保险、国际金融等内容的“宽”金融概念。九十多年后,今天中国日常口径的“金融”仍与其相一致,这说明,“宽口径金融”在中国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宽口径金融为基础建设“大金融”学科,它符合产生“宽金融”概念的中国的客观历史背景。

文章来源:《新金融》 网址: http://www.xjrzzs.cn/qikandaodu/2021/0505/620.html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
下一篇:北京市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新模式探究

新金融投稿 | 新金融编辑部| 新金融版面费 | 新金融论文发表 | 新金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金融》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