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黑龙江省物流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

来源:新金融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目前高校物流专业开设课程中鲜有金融、管理类课程,课程设置环节中对于实践环节的占比较低。学生们普遍表示目前的课程结构略显单一,认为很有必要

目前高校物流专业开设课程中鲜有金融、管理类课程,课程设置环节中对于实践环节的占比较低。学生们普遍表示目前的课程结构略显单一,认为很有必要掌握金融知识的占比达到了71.38%,除此之外,物流信息管理能力和物流市场拓展能力也是学生们比较关注的。

(三)校企合作较少,与行业联系不够紧密

除增加校内实训平台外,学生们更希望走出校园,参加企业实践活动,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的学生表示十分愿意参加校企合作实践,86.9%的同学没参加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这表明专业与行业联系紧密度不够,实践环节相对薄弱。

三、黑龙江省物流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目前,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大热点。所以,物流人才成为了经济竞争的重要因素。可以说,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了物流金融人才的竞争。毋庸置疑,人才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在物流领域,要实现企业的蓬勃发展、健康持续发展,专业化人才就是骨干力量。再者,我国当今物流产业由于需求过剩,发展迅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专业对口的高级物流金融人才的短缺,这就造成了我国物流产业无法顺利、平稳的实现发展。所以,培养物流金融人才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金融是沿线各国经济连通的主要形式,因此黑龙江省在物流金融人才的培养上应放宽眼界,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一)物流金融人才的培养要准确定位

前述我们已经发现,目前黑龙江省高校的物流专业培养的大部分是单一的物流人才,这势必跟不上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与趋势。行业发展,人才先行,要想满足社会上物流金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供给,各高校应根据行业发展状况,结合专业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物流金融综合应用型人才,在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重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课上理论与课下实践、校内基础与校外融合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完善物流金融课程设置体系

1、实施“物流+金融”交叉综合课程设置

物流金融将物流、金融两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有机融合,这就要求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既要包含物流学概论、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保险等物流专业课程,又要包含金融学、国际贸易、金融风险管理、经济法等基础课程;同时,也应增加对于物流与金融的交叉性课程设置,如物流金融基础、物流金融监管与供应链金融等。

2、实行“模块+平台”的实践课程结构设置

作为应用型人才,物流金融人才的培养必然不能缺少实训环节。实训不仅是书本知识到具体实践操作的转化,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将实训活动常态化、具体化,满足学生职场化的实训教学需要。高校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单一的课程实训模块,更要将各学科、各专业联系起来,建立校内综合模拟仿真实训基地,将企业、银行、物流企业等各方设置到实训中,对学生进行岗位模拟训练,让学生切身体会整个物流金融的实际运转流程,提前接触工作岗位中的实际操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又能发现自身知识的短板,学操相长,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资格考试,形成“学历+ 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培养模式。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物流金融行业是典型的行业先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因此,一方面,应鼓励教师走向物流金融行业的第一线,时刻了解该行业发展的状态,提高自身的金融物流业务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注重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的行业综合能力,促使其在专业研究、教学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和突破。

(四)强化校企合作,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具有较强操作性及应用性的物流金融人才来说是重中之重,目前,我省对于这方面的教育还亟待加强。首先,高校应增进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在岗、在职实习机会。通过合作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其次,可试点开展“3+1”订单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三年,企业顶岗实习一年,与订单企业一起制定培养方案,明确实习实训方案。校企“3 + 1”定向培养的合作教学模式,将高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融为一体。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练就了过硬的企业专业技能,真正实现学生和企业的完美对接;另一方面,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设施、资金等形式支持高校办学的同时,企业也作为直接受益者获得了高校培养的大批优秀物流金融人才,实现企业资源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文章来源:《新金融》 网址: http://www.xjrzzs.cn/qikandaodu/2021/0313/546.html



上一篇:体育产业与金融供给协同演化理论与实证
下一篇:新环境下中职金融专业学生就业出路研究

新金融投稿 | 新金融编辑部| 新金融版面费 | 新金融论文发表 | 新金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金融》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