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试论基于新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2)

来源:新金融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提升自身经营效益 我国商业银行是盈利性事业单位,盈利是其主要经营目标,如果在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不注重风险管理,难以构建科学的风险

(三)提升自身经营效益

我国商业银行是盈利性事业单位,盈利是其主要经营目标,如果在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不注重风险管理,难以构建科学的风险管控体系,不能及时对风险进行预警,那么必然会面临较大的发展风险,且一旦产生风险,会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较大的损失,导致其经营效益受到影响。而加强风险管理,持续对风险进行跟踪,则能够及时掌握各项业务、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将风险控制在最底层面,或者直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苗头,这就能够帮助商业银行稳定发展,推动其经营效益的增加。

三、新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策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持续作用,很多商业银行也意识到了自身所处的严峻形势,对风险管理提升了重视度,但是整体来看,风险管理的效果依然不是十分理想,在风险管控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一)构建新的风险管控体系

新金融的发展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商业银行传统的风险管控体系逐渐暴露出缺陷和弊端,亟待进行革新。商业银行应当根据现有的业务需求,从全过程入手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从全流程构建风控节点,并对现有的风控流程、风控机制等进行完善,提升跨领域、跨专业资源搜集能力,打造矩阵式风控体系,不断提升风险管控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商业银行仔细分析市场形势,对自身的业务情况、客户资源等进行整合,深入认识新金融时代自身所面临的危机,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规范采集和管理客户信息,并借助于新技术工具全方位判别客户风险,取得更为理想的风控效果。

(二)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为了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对金融科技进行运用,深入挖掘数据的价值,并以新金融带动管理、技术、知识、资本、劳动等传统要素的结合,催生新的价值。还要运用新技术提炼客户风险特征,将传统模式下将单一客户为基础的风险预警模式转变为以多个客户为核心的风险预警模式,构建全周期、集约化、智能化的风控体系,发挥批量化、规模化风险管理效应,使风险管理从人工化逐步向技术化、智能化转型,带动自身整体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商业银行积极引进新技术,构建科学的风险管控系统,以良好的硬软件为风控能力提升做好保障。

(三)构建专业的风险管控队伍

在新金融背景下,行业银行风险管理更为艰巨,为了应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提升风险管控的效果,商业银行应当构建专业化的风险管控队伍,通过合理分工、有效约束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对现有的职工加强培训,多为职工灌输风险管理有关的知识,提升职工的风控水平,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要把好招聘关,招聘专业化技能高的人才,为自身的团队注入新的活力,带动风险管控效果的提升。

(四)创新风险管控方法

新金融环境为商业银行带来风险并非坏事,这会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应对能力,增强相关人员的危机意识,为了更好地应对风险,商业银行要创新风险管控方法,通过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提升风险管控的效果。如当前很多商业银行推出了网络借贷业务,这种业务虽然方便了客户,但是也使银行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对此应当构建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组建专门的针对网络借贷业务的风险管控小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设置贷前风险管控岗位、贷中风险管控岗位、贷后风险管控岗位,每一位职工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相互之间组成一个体系,将风险降到最低。在具体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新技术的运用,如运用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对其行为进行持续跟踪,一旦发现客户经营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总之,新金融为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在新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当认识到危机,做出改革,通过系列措施提升风险管控的水平,以带动自身更为稳定高效地发展。

[1]左盼.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以招商银行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11):58–60.

[2]徐向艺,牛卫东,魏巍.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选择:效率性提高会带来颠覆性创新吗?[J].东岳论丛,2020,41(01):157–163.

文章来源:《新金融》 网址: http://www.xjrzzs.cn/qikandaodu/2021/0708/673.html



上一篇:华东地区金融期刊编辑研讨会在浙江舟山市召开
下一篇:左右江革命老区新金融发展协同创新机制与激励

新金融投稿 | 新金融编辑部| 新金融版面费 | 新金融论文发表 | 新金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金融》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